誰也不知道一粒沙子變成一顆瑩白圓潤的珍珠要承受多少的痛苦,也正因為它承受住了挫折,最終變成一顆美麗的珍珠。許多人下崗后一蹶不振,而有一些人卻不因此抱怨,而是為了家人,主動走出去尋找創(chuàng)業(yè)機會,開始全新的生活。
庫爾勒市薩依巴格街道辰興社區(qū),有一位叫劉元惠的女士,2004年從州棉紡廠下崗后,便一直找尋新的事業(yè),最終選擇了賣花為生。家里成了鮮花倉庫。劉元惠的家中。一進門,只見客廳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兒,滿眼全是綠色,偶爾有幾抹紅映入眼簾,空氣中還彌漫著植物的芳香。走路幾乎無處插腳:仙人球、君子蘭、發(fā)財樹、麒麟、紫蝴蝶、一寸心、觀音蓮……
四處兼職、勉強度日
據劉元惠介紹,她自92年便一直在州棉紡廠工作, 2004年廠子破產了,她也下了崗。一下子沒了經濟來源,一家人只能依靠丈夫在印刷廠的微薄工資勉強度日。在家待了一陣子,她便閑不住了,出來四處找工作,起先做著各種兼職:從9月至次年1月做棉花檢驗員,在丈夫單位當過印刷工,在超市打過零工……
劉元惠說,從04年起,一直到08年開始賣花之前,她都在給別人打零工,06年還閑了整整一年。兼職的生活讓她的收入一直很不穩(wěn)定,因此只能另尋出路。
砂礫變珍珠,艱辛創(chuàng)業(yè)路
一次偶然的機會,讓劉元惠萌生了賣花的念頭。2008年夏天,她看到有許多人在農二師文化中心賣花,同他們交流后,那些賣花的人勸她也加入其中,她覺得不錯,便回家同愛養(yǎng)花的丈夫商量。在丈夫的支持下,開始摸索著賣花之道。劉元惠說,我們家也養(yǎng)過花,也懂得一些常識,但是相比那些專業(yè)養(yǎng)花的,就差遠了。從花卉知識,到養(yǎng)花的技巧,再到進貨的門路,都得一樣樣學。她說:“起初,我都是向那些賣花的討教,時間長了就熟悉了不少。”
她剛開始在瑞豐商場后面搭棚賣花,后來因為承受不起高昂的租金,便到農二師醫(yī)院附近臨時設點賣。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自己獨立的店鋪,只是用三輪車推著,成了流動商販。賣花期間,她邀朋友一起賣花,一段時間以后,兩個朋友相繼轉行,劉元惠仍然堅持做這一行,今年已經是她賣花的第五個年頭了。
免費送貨,顧客盈門
劉元惠的花一般一盆二十幾元,相比其他賣家,因為她沒有租金成本,能便宜上好幾塊錢。劉元惠說:“我們一盆花賺不了幾塊錢,有時看到一些婦女或者老人買了花不方便帶走,我丈夫就會免費騎三輪車給他們送到家。”據說,有人從開發(fā)區(qū)打電話來定花,她丈夫也會免費送貨上門;買幾盆送,買一盆也送,毫無怨言?,F在飯館送餐還加收兩元費用呢,送花居然還能免費送那么遠。劉元惠只是笑笑,說道:“都是為了拉回頭客,現在老顧客越來越多了,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。”
生活如清茶,初嘗苦澀,回味甘甜
劉元惠一家的生活條件較差,老公是印刷廠的員工,一個月不到2000元的工資,自己賣花的收入也不多。“九幾年的時候一年只能給遠在重慶的父母寄去400元錢,現在寄回家里的錢,最多的一次也只有2000元。兒子現在讀初三了,倒挺懂事的。平時在學校住校,一到周末就來幫我。除去家里的日常開銷,也沒有什么閑錢了,我一般都不怎么買肉吃,婆婆人非常好,每月的退休金都用來補貼家用,還時常買肉回來給我們改善伙食。”日子雖然清貧一些,但她覺得很幸福。
被邀為“家庭植物醫(yī)生”
辰興社區(qū)勞動保障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:“她的回頭客特別多,有的人還慕名前來買她的花。他們一家人都非常好,誠信、老實,我們打算邀請她做社區(qū)的“家庭植物醫(yī)生”,有許多家庭都在養(yǎng)花,但一般都不能很好地了解花,出現問題不能科學解決,所以社區(qū)想邀請她為轄區(qū)內養(yǎng)花的居民答疑解惑。”劉元惠也欣然接受這個“任務”,表示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大家。
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,說的就是劉元惠這樣的實在人,愿你幸福